
美国豪华邮轮“海洋迎风号”停靠三亚凤凰岛邮轮码头。资料图片 |
2010年被称为“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元年”。国际旅游岛建设风正帆悬,开局亮点多,转型路正长。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新的追梦征程,注定华丽而又艰难。
交通部100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建设
2009年12月31日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、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六大战略定位。
今年2月21日,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称,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优惠政策正在加快推进。中央财政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专项补助到位,26国免签入境、游艇管理政策已颁布并开始实施,购物退免税政策获得国家批准,离境退税政策开始试点。同时,国家部委从项目、资金和政策方面强力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,交通部“十二五”期间,补助海南100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。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21条意见。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把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“十二五”文化产业示范区。
一年来,海南省坚持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,高起点发展特色经济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。新技术、新产业发展高歌猛进。未来五年总投资285亿元、2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,海南生态软件园143家企业入驻,三亚创意产业园16个项目签约,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引入56家国内外设计企业。热带高效农业发展风生水起。全省建立市场监管、质量监测和冷藏运销的保障体系。海南作为国家重要的冬季瓜菜、热带水果、南繁育种和水产基地的作用日益凸显。
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。去年,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、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%,旅游总收入257.63亿元,同比增长21.7%。
3年时间实现每户中低收入家庭有房
“去年是海南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的一年。”罗保铭说。海南省将去年新增财力的86.4%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.7%投向民生,着力实施茅草房改造、保障性住房建设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重点民生工程。全年民生总投入达309.1亿元,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.4%。
保障性住房建设被列为海南2010年“一号民生工程”。年初,海南省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每一个中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套合适住房的目标。当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.63万套、1057.2万平方米,占计划套数的125.17%。截至今年初,海南省彻底完成少数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任务。
海南众多城乡居民及时享受到了建设国际旅游岛带来的实惠。海南去年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;实施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,累计发放补贴1.3亿元,90万群众受益。目前,全省56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已领到55元养老金,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4年。
海南省把优良的自然生态视为“海南的生命”和基本的民生工程,倍加珍惜呵护。去年,全省淘汰小钢铁40万吨、小水泥170万吨及一批实心黏土砖等落后产能,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已分别达到80%和70%。环境、大气、河湖和近海海域水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。
5年内投1300亿实施73个民生项目
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,但离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罗保铭坦言,海南产业基础薄弱、经济结构还不优,欠发达的省情尚未根本改变;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,城镇化质量不高;科技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社会事业仍较滞后;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旅游岛还不匹配,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海南省目标清晰而高远:基本形成以开放、绿色、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,不断彰显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体制优势、政策优势,社会文明得到较大提升,全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,真正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、文化魅力独特、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旅游岛。未来五年,海南计划投资3500亿元,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十大工程,基本构建起与岛外对接顺畅、覆盖全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;投资1300亿元,重点实施73个民生项目。据新华社
各项优惠政策正加快推进———
○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到位
○26国免签入境
○游艇管理政策颁布实施
○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
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高歌猛进———
○未来五年总投资285亿元、2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
○海南生态软件园143家企业入驻
○三亚创意产业园16个项目签约
○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引入56家国内外设计企业
自然生态加倍珍惜呵护———
○去年全省淘汰小钢铁40万吨、小水泥170万吨及一批实心黏土砖等落后产能
○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已分别达到80%和70%
○环境、大气、河湖和近海海域水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
未来五年目标清晰高远———
○计划投资3500亿元,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十大工程,基本构建起与岛外对接顺畅、覆盖全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
○投资1300亿元,重点实施73个民生项目